当前页面: 首页 > 关于中超 > 中超新闻 > 零售业下的——“新物流”

零售业下的——“新物流”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9-01-02 浏览次数:

在未来,对于物流企业的挑战是不再是单一的扩大体量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多角度协同不同的资源,具备多元化的配送实力,应对不同场景、不同品类的碎片化需求。

 

这一切改变的原因,就是新零售时代即将来临。

 

关于新零售

 

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未来电子商务平台即将消失,线上线下和物流结合在一起,才会产生新零售。线上是指云平台,线下是指销售门店或生产商,新物流消灭库存,减少囤货量。

 

新零售概念进入人们视野据说是201610月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马云在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的概念。

 

“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马云如是说。

 

马云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从现实方向上看,也可以找到一些端倪出来。去年,菜鸟宣布:屈臣氏在全国30多个城市的数百家门店参与了合作,这意味着,这些门店变身为菜鸟的“前置仓”,可以给3公里内的网购消费者送货。而与乐友的合作,则意味着这种门店发货的新零售物流形式,正在持续发酵,在短时间内已经覆盖生鲜、美妆、服饰、母婴等各个品类。

 

“前置仓”意味着配送的时间将大幅降低,可以更快的满足客户的需要,过往天猫购买产品的体验是以天数为计量单位的,而通过“前置仓”可以快到以小时为计量单位。

 

“前置仓”的出现是因为客户的需要越来越体现出及时性消费的趋势,试想身在家中无法外出,幼儿需要纸尿裤或者奶粉充饥,谁能等得到几天后呢?

 

选择“前置仓”是因为门店离用户更近,更能够满足用户的及时性需要。而前置仓的基础就是大数据作为基础,通过大数据对需求的预测,可以提前将热销商品常销商品置于仓库内,当用户下单时,就可以解决用户体验的问题。这是一个基本的思路,置于前置仓的形式,可以灵活的变化。

 

“新物流”跟上时代的脚步

 

现在,新零售增加的不仅是包裹量,其实还有配送的强度。更多的即时性配送需求出现,也意味着需要快递和物流配送企业不断调整自己的模式和运作机制,才能真正迎接挑战。

 

我们知道,新零售的核心思想是离消费者越来越近,结合物流的配套升级,我们要做的其实是对整个供应链的最核心的变革。

 

新零售时代,实质上是去中心化的典型代表。资源将会越来越分散,商品的销售将会越来越个性化,同时配送环节也一定要跟得上才可以。围绕旧的传统物流链条所打造的中心,也就是中央仓或者BD大仓的模式将一去不复返。

 

物流企业要打破企业的围墙,不再从封闭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更多的去共享资源、大家协同作战。

 

以货运行业为例,无论是干线运输还是城配行业,运输工具的核心资源车辆主要是在私有老板手里,其实很多外界知名的物流企业,本质上都是一个运力的调配和组织公司,而不一定需要自己做重资产。

 

可以想象,随着物流与新物流的越来越紧密集合,物流企业的重资产形式越来越多的将向轻资产模式转化。考验物流企业的关键不再是运力和固定资产的投资,而是对全局的统一思考,调度协商,对数据的把控与分析,科学精细化的任务分配。

 

未来展望

 

当传统零售企业还未能觉察到电子商务对整个商业生态圈所可能产生的颠覆性作用之时,以淘宝、京东等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却开始破土而出,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已经占据中国零售市场主导地位。

 

随着“新零售”模式的逐步落地,线上和线下将从原来的相对独立、相互冲突逐渐转化为互为促进、彼此融合,电子商务的表现形式和商业路径必定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当所有实体零售都具有明显的“电商”基因特征之时,传统意义上的“电商”将不复存在,而人们现在经常抱怨的电子商务给实体经济带来的严重冲击也将成为历史。

 

所谓的“新”零售,在场景上表现为线上与线下的结合,过去的消费场景被切割为线上与线下,现在则要实现二者的再度融合。

 

在“新”供应链条件下,渠道变得更短、信息传递更为快捷,这些基础条件的改变直接变革了供应链的传递方向,由“B-C”的传递转变为了“C-B”的逆向传导,这要求整个供应链体系更具柔性化,以应对高时效、短周期的需要。

 

零售业的各种模式能否成功,取决于背后供应链的支持能力。物流企业的海量供给能力保障了线上零售的蓬勃发展,支撑了从工厂到用户模式的实现,而进一步面临着消费场景的多元化和消费者需求的随机性,使得柔性服务、综合服务能力的要求变得至关重要,既要满足规模化的计划性需要,又要满足碎片化的即时性要求成为物流企业的基本功能。